最後再說說薩爾滸之戰中南路軍李如柏的表現。
李如柏出身名門,父親是「遼東王」李成梁,李成梁鎮守遼東幾十年,功勛卓著;連努爾哈赤早年也在李成梁手底下打工,對李成梁服服帖帖,在李成梁死後才敢反。李如柏大哥是李如松,一代名將,在抗日援朝戰爭中,李如松一馬當先,殺的日軍屁滾尿流,多次以寡擊眾,立下頭功。
可是翻開李如柏的履歷,卻暗淡了很多,憑藉父親的蔭功做上錦衣衛千戶,而後又因為喝酒誤事,被免;又因為父親蔭功做上指揮僉事,數次隨父、兄出征,也立下一些小功,因父兄緣故,這些小功勞使他得到迅速升遷,而又因李氏權力過大,屢屢遭受打擊,幾度歸隱復出,最後做到了右軍都府右都督。
說李如柏不會帶兵打仗吧,可能冤枉他了,但說他會吧,他確實不能獨當一面,整個帶兵生涯一直在父、兄的陰影中度過,明史中對他評價:「始成梁、如松為將,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至是,父兄故部曲已無復存,而如柏暨諸弟放情酒色,亦無復少年英銳。特以李氏世將,起自廢籍中。」總之,熱衷於聲色犬馬,是個外強中乾之徒!
遼東戰事緊急,萬曆實在無人可用,想到了在家二十多年的李如柏,楊鎬命他帶領南路軍精銳,從清河出發,直搗後金都城赫圖阿拉。這段路其實並不難走,他的部隊也配備的可以,沒有什麼朝鮮、葉赫的雜牌軍幫忙……按說以楊鎬和李家的私交(楊和李如柏的兄長李如梅是鐵子),他是想讓大功給李如柏的,然而,偏偏這個李如柏實在不爭氣……
已經60多歲的李如柏此刻歷經官場的沉浮,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銳氣,作為李成梁的兒子,他跟做過李成梁部下的努爾哈赤打交道多年,努爾哈赤弟弟的女兒還許給了李如柏做妾,嚴格而言,李如柏是努爾哈赤的侄女婿。倆人彼此互相了解,李如柏也清楚努爾哈赤的手段,知道他詭計多端,用兵如神,不好惹,不願意第一個「摘桃子」……
出征之前,李如柏就安慰杜松說:「這次大功必須是你的,我不跟你搶。」估計他說的也是心裡話,他實在不願意第一個接觸努爾哈赤。
出征後,他是走走停停,逡巡不前,「引軍防懿路」,慢慢騰騰的三月初四,才到虎攔崗,此時,兩路大軍已經覆沒,後金主力正與劉綎部決戰。期間,副將賀世賢多次進言「加速行軍、直搗敵巢」,李如柏都沒有聽從。在劉綎軍危急之時,李如柏也沒有引軍從側後方攻擊後金主力或直取只有4000後金軍和努爾哈赤把守的赫圖阿拉,優柔寡斷由此可見!
可以說,努爾哈赤對李如柏研究很透徹,知道他疑心重,優柔寡斷,想要晚年善終。因此,一直對他這路不怎麼提防,李如柏也正如努爾哈赤預料的,一直逡巡不前,怯懦不與後金軍接觸,近3萬明軍成為吃瓜看客……
三月初五,楊鎬撤軍的命令傳來,李如柏立刻命令大軍後撤,途中,被二十名後金軍在山崗上吹衝鋒號,李如柏驚慌至極,大軍也嚇得潰不成軍,狼狽而逃,踩踏致死1000餘名。
逃回北京後,李如柏被言官彈劾,不堪忍受閑言碎語,自盡。
李如柏的死也留下了千古疑團,就是他到底通敵沒有,面對努爾哈赤和空虛的後金都城,他的南路軍沒有任何作為,做視友軍一路路被殲滅,再加上和努爾哈赤的特殊關係,實在難以解釋。但說他通敵,有沒有任何確鑿證據或史料記載。這個疑團還是等待後人破解吧。
資料索引:《明史》
薩爾滸之戰,出身名門的他,全程未遇敵而退,留下千古疑團
最後再說說薩爾滸之戰中南路軍李如柏的表現。
李如柏出身名門,父親是「遼東王」李成梁,李成梁鎮守遼東幾十年,功勛卓著;連努爾哈赤早年也在李成梁手底下打工,對李成梁服服帖帖,在李成梁死後才敢反。李如柏大哥是李如松,一代名將,在抗日援朝戰爭中,李如松一馬當先,殺的日軍屁滾尿流,多次以寡擊眾,立下頭功。
可是翻開李如柏的履歷,卻暗淡了很多,憑藉父親的蔭功做上錦衣衛千戶,而後又因為喝酒誤事,被免;又因為父親蔭功做上指揮僉事,數次隨父、兄出征,也立下一些小功,因父兄緣故,這些小功勞使他得到迅速升遷,而又因李氏權力過大,屢屢遭受打擊,幾度歸隱復出,最後做到了右軍都府右都督。
說李如柏不會帶兵打仗吧,可能冤枉他了,但說他會吧,他確實不能獨當一面,整個帶兵生涯一直在父、兄的陰影中度過,明史中對他評價:「始成梁、如松為將,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至是,父兄故部曲已無復存,而如柏暨諸弟放情酒色,亦無復少年英銳。特以李氏世將,起自廢籍中。」總之,熱衷於聲色犬馬,是個外強中乾之徒!
遼東戰事緊急,萬曆實在無人可用,想到了在家二十多年的李如柏,楊鎬命他帶領南路軍精銳,從清河出發,直搗後金都城赫圖阿拉。這段路其實並不難走,他的部隊也配備的可以,沒有什麼朝鮮、葉赫的雜牌軍幫忙……按說以楊鎬和李家的私交(楊和李如柏的兄長李如梅是鐵子),他是想讓大功給李如柏的,然而,偏偏這個李如柏實在不爭氣……
已經60多歲的李如柏此刻歷經官場的沉浮,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銳氣,作為李成梁的兒子,他跟做過李成梁部下的努爾哈赤打交道多年,努爾哈赤弟弟的女兒還許給了李如柏做妾,嚴格而言,李如柏是努爾哈赤的侄女婿。倆人彼此互相了解,李如柏也清楚努爾哈赤的手段,知道他詭計多端,用兵如神,不好惹,不願意第一個「摘桃子」……
出征之前,李如柏就安慰杜松說:「這次大功必須是你的,我不跟你搶。」估計他說的也是心裡話,他實在不願意第一個接觸努爾哈赤。
出征後,他是走走停停,逡巡不前,「引軍防懿路」,慢慢騰騰的三月初四,才到虎攔崗,此時,兩路大軍已經覆沒,後金主力正與劉綎部決戰。期間,副將賀世賢多次進言「加速行軍、直搗敵巢」,李如柏都沒有聽從。在劉綎軍危急之時,李如柏也沒有引軍從側後方攻擊後金主力或直取只有4000後金軍和努爾哈赤把守的赫圖阿拉,優柔寡斷由此可見!
可以說,努爾哈赤對李如柏研究很透徹,知道他疑心重,優柔寡斷,想要晚年善終。因此,一直對他這路不怎麼提防,李如柏也正如努爾哈赤預料的,一直逡巡不前,怯懦不與後金軍接觸,近3萬明軍成為吃瓜看客……
三月初五,楊鎬撤軍的命令傳來,李如柏立刻命令大軍後撤,途中,被二十名後金軍在山崗上吹衝鋒號,李如柏驚慌至極,大軍也嚇得潰不成軍,狼狽而逃,踩踏致死1000餘名。
逃回北京後,李如柏被言官彈劾,不堪忍受閑言碎語,自盡。
李如柏的死也留下了千古疑團,就是他到底通敵沒有,面對努爾哈赤和空虛的後金都城,他的南路軍沒有任何作為,做視友軍一路路被殲滅,再加上和努爾哈赤的特殊關係,實在難以解釋。但說他通敵,有沒有任何確鑿證據或史料記載。這個疑團還是等待後人破解吧。
資料索引:《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