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貼標籤」並非一個褒義詞,扁平化的認知很容易帶來重重誤解,但在這個微博熱搜換得飛快的時代,快速認識一個新的人物或者事物時,貼標籤是最快的手段。
正是在這種理解與誤讀的反覆之間,我們積累了對周邊人與事的認識,建構了對世界的認知。而在誤讀傳播之中,我們積累了對每個人身份定位和自我認知,有時候雖然其中誤解重重,卻依然是我們無法脫離的社交網路。
「美國當代作家中最接近卡爾維諾的」, 是美國新銳小說家、詩人的Jesse Ball (傑西·鮑爾)被美國媒體貼上的標籤。
其實,作者本人大概都不會喜歡這類似是而非的標籤,但這種標籤化卻能快速讓陌生的讀者建立對他/她以及其文風的印象,既帶來了便捷的宣傳方式,也再度完成了一次對他/她本人及作品的誤讀。
依靠這種誤讀、記憶的積累、自我的建立,從而獲得的個體身份,是我們在現代社會賴以通行的信任證書,卻也是束縛我們真實袒露自我、表達自我的途徑。Jesse Ball
Jesse Ball最新創作的小說《自殺式療愈》(A cure for suicide)就基於這一思考而展開。
無法忘卻過去記憶中痛苦與哀傷的男主人公,來到了一個以「殺死」過去的自己以療愈人心的村莊,他重新在這裡學習關於我是誰,關於如何在這裡生存的一切技巧,也不斷地被迫展開一個又一個全新的身份,一再遺忘他剛建立的新的過去、名字、身份、人際關係……作品裡將之假設為一種「自殺式治療方法」。
整部小說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遊戲體驗,也是一個反覆確認「我是誰,我在哪,我可以相信誰」的過程。在冷靜的行文之間閃現的,是Jesse Ball的哲學思辨和對現代性社會的反思。《自殺式療愈》中信出版·大方 2019年7月出版
「人類總體的生活在飛速進步,然而所有的解決辦法都有其後果,其中最壞的,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莫過於隔絕感。
現代世界中,我們所有人都是孤獨的。我們無法感覺,無法和人溝通;這個問題周而復始地出現,有些人甚至難以為繼。所以,既然有那麼多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已經成了蔓延在共和國內的普遍感受,直面這最後的問題,這所有的問題是我們的責任。找到問題的解藥,自殺的療法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把記憶看作是一種補償,我們建造紀念碑,表面上是紀念這個人或那個人,紀念這次鬥爭或那次鬥爭,但其實,你知道那是什麼嗎?那是獻給記憶本身的紀念碑。
我們希望對事物的記憶是有意義的,那是一切的出發點。如果我們記不住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就沒有力量賦予日復一日的生活以意義。
實際上,需要努力的地方並不是記憶,那是人類的秘密。遺忘才是幫助我們越過記憶的傷害,繼續前進的珍貴慰藉。」
——Jesse Ball《自殺式療愈》節選
現實生活中的Jesse是一位融合了靦腆與果決的矛盾體,他的表達方式很溫柔緩和,但想法卻是堅定的消極。
他在訪談中一再提及,因為氣候變化與物種減少等因素,他對人類的長遠未來並不抱有期待,也對人類溝通與理解的困境感到悲觀。儘管如此,他依然抱有一種「雖然不可能但依然要去嘗試」的矛盾態度,像是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以下為訪談的精彩片段:造就:你在芝加哥城市學院開了一門課程叫「城市暴走」,很有趣,能跟我們聊聊嗎?Jesse Ball:這是一門實踐課程,讓我班上的學生在我為期兩周的課程中,在地圖上記錄下他們的位置。這門課程是為了解決一個我發現的問題:他們多數就是在學校或者在家裡,有時也有第三個地方,比如餐廳或酒吧,基本上是在這些地方之間來回。這讓我覺得有點悲哀。
他們住在芝加哥這個美麗的城市,如果他們在城市裡四處走走,遇見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人,與他們交談,他們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尤其是,當他們需要問別人問題的時候。
所以我做了一個實驗,你必須放下手機,不能帶你的身份證明、你的錢、你家裡的鑰匙。你得走出去,在城市裡呆上5個小時。當你在外面的時候,如果你渴了,你需要向別人要水喝。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現在我們不需要向別人討要什麼。
我認為這項實驗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他們來說通常是令人興奮的,因為人們會有一種共識性的對生活的願景。如果你拿一把小鎚子敲敲它,突然間你會意識到它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樣,你把現在世界的壁壘打破了,會發現一個比現在更大,更美好的世界。造就:你曾經在採訪中表示,你認為人類的同理心是並不存在的,為什麼?Jesse Ball:生活如此的奇怪,我認為人類的角色和人類的處境,在歷史上反覆重複出現。當你讀古詩的時候,你會發現古時的事情如同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我認為我寫這本小說《自殺式療愈》,也要清晰明了地講述故事,講述人們掙扎的故事,通常這種掙扎是身處在社會中的掙扎。我認為世界是非常混亂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一個人很難被別人理解。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與人很難產生共鳴,因為你不真正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但我仍然認為嘗試著理解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這是不可能是因為,世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不同,你相信的一切東西就像房間那邊的桌子,你眼中的桌子和我眼中的桌子的意義是不同,即使我們說的是同一張桌子,我們也並不是真的在想同樣的事情。造就: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分裂自我,擁有多個身份變得很容易,這會使得我們有身份認知上的混亂嗎?Jesse Ball:我認為,我們都有很多個自我,你有一群不同的朋友,你想組織一個所有人都在的聚會是很難的,你很難把所有的朋友都聚集在同一個房間里。因為當你單獨面對他們時,你在每個人面前都是不同的人。
所以讓他們一起看到你,你會很尷尬,因為你會突然不知道要做哪個自己。
我認為我們一直都有這些不同的自我,在不同的情況下帶上不同的面具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互聯網積極的一方面,你可以在很多不同的人面前做不同的自己,你可以避免始終只有一種人格,因為這是生活中最糟糕的事情,你會陷入一種你無法逃避的境地。
每個人都知道你是誰,你可能是很糟糕的人,但如果你能逃避這一情況,突然間世界就為你打開。如何面對自己
比如孩子會在這所學校的社交方面有障礙,如果他們的父母搬到另一個城市,學校的一切都變得很好,他們可以交到很多朋友,過全新的生活。突然間生活的所有可能性都重新擺在你面前。而如果一直在原來的學校,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誰,這會讓人很壓抑。
通過換一種環境,人可以創造一個新的身份,我認為這很好。因為我不相信內心真的有一個恆定的自我。我認為每個人心裡的自我,只是思想產生的一種幻象。
當我還是個孩子,我媽媽帶我去海灘,也許那時我三歲,在沙地上爬行。一個三歲大的小生物在沙地上爬行,在這個小生物的腦海里,鹽水流過他的手,他腦海里會有圖像和事物出現,還有一些自我意識。但我無法相信那時的自我,和現在的自我是同一個。我認為我們在不斷地變化,就像電影一幀一幀地播放,這種持續出現的幻覺 ,它幫助我們以人的身份存在。但是我們不需要相信這是真的。《黑天鵝》劇照,凝視鏡中的自己造就:其實今天所有人都在遠離小說詩歌等純文學了,你覺得閱讀這種純文學作品的意義是什麼?Jesse Ball:我不認為也不一定必須是專門的文學作品,我認為是要獲得一種世界觀,而這種哲學上的世界觀,通常是彙集在詩歌中的,當然在過去的幾百年里小說、電影、藝術都是有效途徑。
人們可以選擇閉著眼睛去生活,他們在街上走來走去,閉著眼睛做他們要做的事情,他們感受不到更多,但他們是有機會感受更多的,也有人願意去盡情感受生活。
小說為這些人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如果我讀了一本書,比如卡夫卡,我就突然能夠體會到1915年在布拉格的人物的感受,或者如果我讀了一本古羅馬的書,那可是幾千年前,我就能體會到幾千年前人們的感受,這對我來說真的很棒。
我覺得這個世界也並非是缺什麼不可,世界彷彿一場車禍,一切事情都會變糟。這也正常,這就是世界的本質。人類正在導致物種滅絕,然而對人們每天的日常來說,比如對你或我來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想要的感受和我們能知道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對個人來說,文學是很美妙的。造就:你想對年輕人說什麼?Jesse Ball:我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總有些力量在阻撓他們前行。或許他們會受到文化的壓力、環境的壓力,甚至他們的長輩會做對他們的生活有災難性影響的事情。但我依舊認為,作為年輕人,嘗試去改變世界是非常讓人興奮的一件事,試圖摧毀一切並重新開始,總是值得的。
採訪&編輯 | 李瑩;翻譯 | 一成
視頻 | Don;版面 | 田曉娜造就 | 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本文為訪談精選,點擊下方藍字」了解更多「,觀看完整訪談。
傑西鮑爾:孤獨像癌症一樣四處蔓延,唯「自殺式療愈」能治好我們
雖然「貼標籤」並非一個褒義詞,扁平化的認知很容易帶來重重誤解,但在這個微博熱搜換得飛快的時代,快速認識一個新的人物或者事物時,貼標籤是最快的手段。
正是在這種理解與誤讀的反覆之間,我們積累了對周邊人與事的認識,建構了對世界的認知。而在誤讀傳播之中,我們積累了對每個人身份定位和自我認知,有時候雖然其中誤解重重,卻依然是我們無法脫離的社交網路。
「美國當代作家中最接近卡爾維諾的」, 是美國新銳小說家、詩人的Jesse Ball (傑西·鮑爾)被美國媒體貼上的標籤。
其實,作者本人大概都不會喜歡這類似是而非的標籤,但這種標籤化卻能快速讓陌生的讀者建立對他/她以及其文風的印象,既帶來了便捷的宣傳方式,也再度完成了一次對他/她本人及作品的誤讀。
依靠這種誤讀、記憶的積累、自我的建立,從而獲得的個體身份,是我們在現代社會賴以通行的信任證書,卻也是束縛我們真實袒露自我、表達自我的途徑。
Jesse Ball
Jesse Ball最新創作的小說《自殺式療愈》(A cure for suicide)就基於這一思考而展開。
無法忘卻過去記憶中痛苦與哀傷的男主人公,來到了一個以「殺死」過去的自己以療愈人心的村莊,他重新在這裡學習關於我是誰,關於如何在這裡生存的一切技巧,也不斷地被迫展開一個又一個全新的身份,一再遺忘他剛建立的新的過去、名字、身份、人際關係……作品裡將之假設為一種「自殺式治療方法」。
整部小說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遊戲體驗,也是一個反覆確認「我是誰,我在哪,我可以相信誰」的過程。在冷靜的行文之間閃現的,是Jesse Ball的哲學思辨和對現代性社會的反思。
《自殺式療愈》中信出版·大方 2019年7月出版
「人類總體的生活在飛速進步,然而所有的解決辦法都有其後果,其中最壞的,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莫過於隔絕感。
現代世界中,我們所有人都是孤獨的。我們無法感覺,無法和人溝通;這個問題周而復始地出現,有些人甚至難以為繼。所以,既然有那麼多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已經成了蔓延在共和國內的普遍感受,直面這最後的問題,這所有的問題是我們的責任。找到問題的解藥,自殺的療法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把記憶看作是一種補償,我們建造紀念碑,表面上是紀念這個人或那個人,紀念這次鬥爭或那次鬥爭,但其實,你知道那是什麼嗎?那是獻給記憶本身的紀念碑。
我們希望對事物的記憶是有意義的,那是一切的出發點。如果我們記不住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就沒有力量賦予日復一日的生活以意義。
實際上,需要努力的地方並不是記憶,那是人類的秘密。遺忘才是幫助我們越過記憶的傷害,繼續前進的珍貴慰藉。」
——Jesse Ball《自殺式療愈》節選
現實生活中的Jesse是一位融合了靦腆與果決的矛盾體,他的表達方式很溫柔緩和,但想法卻是堅定的消極。
他在訪談中一再提及,因為氣候變化與物種減少等因素,他對人類的長遠未來並不抱有期待,也對人類溝通與理解的困境感到悲觀。儘管如此,他依然抱有一種「雖然不可能但依然要去嘗試」的矛盾態度,像是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以下為訪談的精彩片段:造就:你在芝加哥城市學院開了一門課程叫「城市暴走」,很有趣,能跟我們聊聊嗎?
Jesse Ball:這是一門實踐課程,讓我班上的學生在我為期兩周的課程中,在地圖上記錄下他們的位置。這門課程是為了解決一個我發現的問題:他們多數就是在學校或者在家裡,有時也有第三個地方,比如餐廳或酒吧,基本上是在這些地方之間來回。這讓我覺得有點悲哀。
他們住在芝加哥這個美麗的城市,如果他們在城市裡四處走走,遇見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人,與他們交談,他們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尤其是,當他們需要問別人問題的時候。
所以我做了一個實驗,你必須放下手機,不能帶你的身份證明、你的錢、你家裡的鑰匙。你得走出去,在城市裡呆上5個小時。當你在外面的時候,如果你渴了,你需要向別人要水喝。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現在我們不需要向別人討要什麼。
我認為這項實驗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他們來說通常是令人興奮的,因為人們會有一種共識性的對生活的願景。如果你拿一把小鎚子敲敲它,突然間你會意識到它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樣,你把現在世界的壁壘打破了,會發現一個比現在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造就:你曾經在採訪中表示,你認為人類的同理心是並不存在的,為什麼?
Jesse Ball:生活如此的奇怪,我認為人類的角色和人類的處境,在歷史上反覆重複出現。當你讀古詩的時候,你會發現古時的事情如同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我認為我寫這本小說《自殺式療愈》,也要清晰明了地講述故事,講述人們掙扎的故事,通常這種掙扎是身處在社會中的掙扎。我認為世界是非常混亂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一個人很難被別人理解。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與人很難產生共鳴,因為你不真正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但我仍然認為嘗試著理解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這是不可能是因為,世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不同,你相信的一切東西就像房間那邊的桌子,你眼中的桌子和我眼中的桌子的意義是不同,即使我們說的是同一張桌子,我們也並不是真的在想同樣的事情。
造就: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分裂自我,擁有多個身份變得很容易,這會使得我們有身份認知上的混亂嗎?
Jesse Ball:我認為,我們都有很多個自我,你有一群不同的朋友,你想組織一個所有人都在的聚會是很難的,你很難把所有的朋友都聚集在同一個房間里。因為當你單獨面對他們時,你在每個人面前都是不同的人。
所以讓他們一起看到你,你會很尷尬,因為你會突然不知道要做哪個自己。
我認為我們一直都有這些不同的自我,在不同的情況下帶上不同的面具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互聯網積極的一方面,你可以在很多不同的人面前做不同的自己,你可以避免始終只有一種人格,因為這是生活中最糟糕的事情,你會陷入一種你無法逃避的境地。
每個人都知道你是誰,你可能是很糟糕的人,但如果你能逃避這一情況,突然間世界就為你打開。
如何面對自己
比如孩子會在這所學校的社交方面有障礙,如果他們的父母搬到另一個城市,學校的一切都變得很好,他們可以交到很多朋友,過全新的生活。突然間生活的所有可能性都重新擺在你面前。而如果一直在原來的學校,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誰,這會讓人很壓抑。
通過換一種環境,人可以創造一個新的身份,我認為這很好。因為我不相信內心真的有一個恆定的自我。我認為每個人心裡的自我,只是思想產生的一種幻象。
當我還是個孩子,我媽媽帶我去海灘,也許那時我三歲,在沙地上爬行。一個三歲大的小生物在沙地上爬行,在這個小生物的腦海里,鹽水流過他的手,他腦海里會有圖像和事物出現,還有一些自我意識。但我無法相信那時的自我,和現在的自我是同一個。我認為我們在不斷地變化,就像電影一幀一幀地播放,這種持續出現的幻覺 ,它幫助我們以人的身份存在。但是我們不需要相信這是真的。
《黑天鵝》劇照,凝視鏡中的自己
造就:其實今天所有人都在遠離小說詩歌等純文學了,你覺得閱讀這種純文學作品的意義是什麼?
Jesse Ball:我不認為也不一定必須是專門的文學作品,我認為是要獲得一種世界觀,而這種哲學上的世界觀,通常是彙集在詩歌中的,當然在過去的幾百年里小說、電影、藝術都是有效途徑。
人們可以選擇閉著眼睛去生活,他們在街上走來走去,閉著眼睛做他們要做的事情,他們感受不到更多,但他們是有機會感受更多的,也有人願意去盡情感受生活。
小說為這些人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如果我讀了一本書,比如卡夫卡,我就突然能夠體會到1915年在布拉格的人物的感受,或者如果我讀了一本古羅馬的書,那可是幾千年前,我就能體會到幾千年前人們的感受,這對我來說真的很棒。
我覺得這個世界也並非是缺什麼不可,世界彷彿一場車禍,一切事情都會變糟。這也正常,這就是世界的本質。人類正在導致物種滅絕,然而對人們每天的日常來說,比如對你或我來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想要的感受和我們能知道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對個人來說,文學是很美妙的。
造就:你想對年輕人說什麼?
Jesse Ball:我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總有些力量在阻撓他們前行。或許他們會受到文化的壓力、環境的壓力,甚至他們的長輩會做對他們的生活有災難性影響的事情。但我依舊認為,作為年輕人,嘗試去改變世界是非常讓人興奮的一件事,試圖摧毀一切並重新開始,總是值得的。
採訪&編輯 | 李瑩;翻譯 | 一成
視頻 | Don;版面 | 田曉娜
造就 | 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本文為訪談精選,點擊下方藍字」了解更多「,觀看完整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