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出生於平江府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
《宋詩紀事》記載:蘇湖熟,天下足。
意思是,蘇州、湖州這兩個地方如果豐收,那天下糧食都充足了。
宋朝時,民間有諺語,流傳到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到了明清,蘇州成為全國四大商業中心之一。(北有京師、南有佛山、東有蘇州,西有漢口)
到了今天,它的GDP依舊列江蘇省第一。
想想就知道,蘇州有多富裕。
所以,遇到蘇州女孩你就嫁了吧,嗯,就是倒插門的意思。
1
范成大生在蘇州,家境自然也不會差,他的父親范雩,官至左奉議郎、秘書郎,贈少師,母親蔡氏是書法家蔡襄孫女,封秦國夫人。
妥妥的官二代、書香門第。
本來范成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一般的生活,奈何父母早亡,十七歲的他瞬間就從公子哥變成了屌絲。(是歲秦國薨,明年少師薨)
按說范成大父親當個官,理該有點家底,怎麼能夠沒錢呢?
那是因為他有兩個妹妹,又是到了該嫁人的時候,自古長兄如父,嫁妝錢得他掏啊。
現在陪嫁要有幾十萬的家電、車,古時候嫁人得有豐厚的嫁資。
說白了,就是給錢。
古人腦筋不像現代人那麼複雜,不會拐彎抹角,給錢,簡單粗暴。
所以范成大沒錢了。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沒有錢的范成大快速認清了現實,目睹了農民的辛酸與勞苦,這對他以後的詩詞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下面這首: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天剛亮他們就出去種田了,晚上回來還要搓麻繩,這麼累的活哪裡還有力氣開心一下?
農村裡的少男少女早早地就當家做主、自力更生,感覺和我也差不多。
一幫小學生雖然不知道農活的意義,但是並不妨礙他們躲在桑樹陰影下學著種瓜的樂趣。
全詩除了反映農民疾苦,還透露出一個意思:不當官就要種田,種田很幸苦,還娶不到漂亮的老婆,這就得抑鬱一輩子了。
深深明白讀書和當官重要性的范成大,把妹妹們嫁出去後,立刻就跑到崑山禪寺里閉關苦學。
禪寺這個地方太妙了,如果你是來上香,沒有錢,佛祖是不會理你的;但是如果你來讀書,只要能夠忍受住和尚的白眼,佛祖理不理你,都不耽誤。
可是禪寺香客比較多,有點吵,范成大很煩,為了不受影響地好好學習,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買山。
好傢夥,聽過人家買整棟樓的,你這是整塊地皮都包了,頗有點莆田人的風範。
佛祖肯定第一個不同意,你吃我的、住我的,還要斷我財路,你這路子太野了。
好在范成大一直沒有錢,佛祖擔心的事終究沒有發生(欲買山無貲)。
別看錯,不是欲買山無貨,是貲(zī),沒辦法計算,一座山沒辦法估算出價值,黃了。
買山不成功,范成大不甘心,就給自己取了個號「此山」,意思就是這山是我的,雖然做不到,但是想想也蠻好。
范成大在山上一呆就是十年,這時候他父親的好朋友王彥光來找他訓話,意思是你老爸一直希望你當官,你怎麼能辜負他呢?(御史王公彥光勉之曰:「子之先君期爾祿仕,志可違乎?」)
這王彥光以前也住范成大他們家隔壁,從隔壁小王住變成隔壁老王,兩家關係好,說話也就不繞彎子。
范成大難道不想當官嗎?不想當官的話,花這麼多時間讀書幹嘛?這不沒錢么,考試還得有個報名費,一路上還得住店、吃飯,搞不好還要娛樂一下,花錢的地方老多了。
看出了范成大的窘境,王彥光立即表態:老侄,這能算個事?包在你隔壁王叔叔身上。
范成大打了包票:科舉也算個事?放心吧,王叔。
范成大為什麼這麼有信心?到底是自信還是自負?
是騾子是馬,該牽出去遛遛了。
2
范成大之所以這麼有信心,是因為他天賦很高:12歲通讀經史,14歲能寫文章、會作詩詞。(年十二,遍讀經史,十四能文詞)
又在禪寺下了十年苦工,科舉還有什麼難度?
紹興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果然一舉中第,這時他才28歲。
他的仕途談不上平步青雲,也不至於磕磕絆絆,他總是能在水深似海的官場中遊刃有餘。
那麼年輕而又缺少根基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范成大進士及第之後,第一個官職是徽州司戶參軍,正七品,級別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市領導幹部。
這是個什麼官呢?
司戶參軍主管戶籍、賦稅和倉庫繳納,也就是查查人口、收收錢,順便管理一下倉庫,活少錢多還不累。
范成大此前肯定疏通了關係,不然一個沒背景的官場新軍能有這麼好的待遇?
六年之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政績斐然的范成大直接被調去了都城臨安(浙江杭州),監管國家藥物總局。(三十二年,入監行在太平惠民和劑局)
惠民和劑局分惠民局和和劑局,負責藥材的採辦、藥物的製作,這油水光想想都能讓人流口水。
這麼好的差事又被范成大撈著了,果斷不動聲色、默默無聞、心安理得地發了一筆小財。
不過第二年范成大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宋高宗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趙眘(1162年),也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不過這和范成大有什麼關係?總不能皇帝禪讓,我也把位子讓了吧?
宋孝宗說有關係:老爹都把大位讓給我了,做兒子的得把老爹的光榮政績修一修吧?我覺得你不錯,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壽皇受禪,命宰臣編類高宗聖政)
寫寫書、修修國史,官階不高,也沒有什麼油水,但是履歷就足夠漂亮了,相當於給自己鍍了一層金邊。
就好比現在的一個段子:
你什麼專業?
理工。
哎呀,你當年要是好好努力就能和我一樣考上清華了,可惜。對了,你是天津理工還是大連理工?
麻省的。
給自己的履歷鍍了金的范成大在接下來一段時期,仕途就比較順暢,以下是他在隆興二年至乾道元年(1164~1165年)間的歷任官職:
樞密院編修→秘書省正字→秘書省校書郎→著作佐郎→尚書吏部員外郎。(隆興元年,遷正字,累遷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范成大仕途順暢,這也意味著工作比較繁忙,沒時間陪老婆,於是寫了首《車遙遙篇》來表達對她的思念之情。
車遙遙,馬憧憧。
君游東山東復東,安得奮飛逐西風。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復,三五共盈盈。
騎著馬飛奔在上任的路途中,這馬跑得賊麻溜快,一路上馬蹄翻飛,不帶停的。
我如果想見你,只能騎馬長游泰山之東,迎著秋風往東再向東,這樣才勉強可以看見你的背影。
其實我是多麼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亮,在每一個夜晚里,你我相互輝映。
我期待十五月圓盈滿的那天,你能夠騎著馬兒帶我飛。
這是首閨怨詩,全詩從妻子的角度出發,表明對遠出丈夫的留戀,其實就是范成大想老婆了。
3
話說范成大一路修書,做到了尚書吏部員外郎,相當於現在組織部司長。歷任這些職務攏共用了不到兩年時間(隆興二年1164年-乾道二年1166年),速度之快,讓人瞠目。
但是范成大沒有想到的是他下來的速度更快,接任尚書吏部員外郎是乾道二年二月(1166年2月),被撤是三月的事,還不到一個月。
估計范成大業務剛剛熟悉完,正準備大展拳腳干一場呢!就被擼下來了。
范成大很鬱悶:說撤就給我撤了?憑啥啊?
言官:員外郎是你能幹的嗎?還有臉來問?(言者論其超躐,罷,奉祠)
那麼問題來了,范成大到底能不能擔任尚書吏部員外郎呢?
宋朝二十四司員外郎撐死了正六品,以范成大的履歷來講,當個員外郎還不穩穩的?
可是言官嘛,人家的職業就是彈劾別人,隨便找個人,隨便找點理由,寫份小報告,完成年度工作任務,領完薪水回家過年。
那要是言不符實怎麼辦?
無所謂的,人家有風聞奏事權,到時候就說菜市場買菜大媽說的。你問長什麼樣?不好意思,當時只顧著聽了,長相啥的沒有留意。
范成大估計屬於比較倒霉的,一遭彈劾就被趕去看寺廟了,效率之快,也是讓人瞠目。
此時他已值不惑之年,難道仕途就此終結,要在寺廟終老一生么?
顯然是不會的。
我在朝廷中央四五年是白呆的嗎?朝廷里肯定有人替我說話啊!
果然范成大下崗的第二年(乾道三年,1167年)就被朝廷重新啟用,上任處州知州。(起知處州)
中央風緊,先去地方避避風頭。
地方主要領導赴任前,皇上照例是要見一見的,問問家庭情況,關心一下大臣的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一點,你準備怎麼干?拿個工作計劃書出來看看。
早就準備好了,范成大理了理自己的思路,隨即口若懸河,策論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皇上,日力、國力、人力基本上都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消耗掉了,我準備利用這些被虛耗的力量好好替你幹活。(曰日力,曰國力,曰人力,今盡以虛文耗之)
宋孝宗一聽這是個忠臣啊,敢於直言,很高興地誇獎了幾句,然後說: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上任之後,范成大發現處州老百姓非常抗拒勞役,沒人願意去當兵做苦力,當地政府很頭疼。
這不廢話么?沒錢、又苦、又累的活誰願意干啊?
范成大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幹活不給錢。
可是指望政府發錢是不可能的,要是把當官的油水抽了那我還怎麼在處州呆下去?雖然我是知州,但是不給人家點油水,他們就很難積極配合。
既然靠不了政府,那隻能老百姓自己商量了,范成大把父老鄉親全部喊過來訓話,搞了個義役法——大家一起出錢買田,種的東西賣了,錢歸服勞役的人。(隨家貧富輸金買田,助當役者)
有錢賺大家都不反對,一個個都不吵了,自覺輪流服役,無論是百姓還是政府都覺得很方便。
范成大又把這個法子告訴了皇帝,宋孝宗覺著行,下詔各地都施行義役法。(其後入奏,言及此,詔頒其法於諸路)
從義役法的創建與施行中,我們可以看出范成大熟稔官場規則、善於把握人心。
這要是換個愣頭青,折騰個三五年也是白搭,不僅會得罪官場同僚,還要承受老百姓的抱怨,費力不討好。
范成大有一首詩,不怎麼出名,但是充分體現了他對人心的把握和超高的情商:
《大雪送炭與芥隱》
無因同撥地爐灰,想見柴荊晚未開。
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天下著超級大的雪,我知道你窮困潦倒,但是不願意問我借錢,正在雪堆里找那可以燃火的木柴。
其實沒關係的,咱倆這關係你只管開口就是。你不開口我就要頂著大雪來問你要詩,順便帶點炭和好吃的給你。
明明是幫助朋友,還要打著要詩的旗號。這不僅是雪中送炭,更照顧了朋友的尊嚴。
感動、感動,實在太感動了。
人這輩子若碰到這樣高情商的朋友,挖心挖肺也值得啊。
處州山多,田大多在山上,灌溉就成了問題,本來是有條通濟堰通水的,可是年代久了堵了。
這下老百姓難受了,叫苦不迭:老范,通濟堰堵了,你給想想辦法唄。
范成大:在弄呢。
他走訪古迹,派人壘石築防,建立堤閘四十九所,把通濟堰重新整活了,百姓非常高興。(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乾道五年(1169),由於范成大在處州幹得不錯,又被調去了臨安,擔任禮部員外郎和崇政殿說書。
禮部員外郎從六品,崇政殿說書是給皇帝講說書史、解釋經義的官,既是老師又是顧問。
兩者品級都不高,職務也不顯赫,貌似還沒有處州知州來得舒服。
實則不然,只要能夠接近皇帝,在他面前多露露臉,擺出一副勤奮工作的樣子,升個官還不輕輕鬆鬆?
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的朝廷官員都一個勁地擠破了頭往中央鑽呢?就好像現在的官員都想要去總部機關發展,都想在領導面前表現一番。
不過范成大夠倒霉的,皇帝調他去中央可不是升他的官,而是有更重要、更危險、更艱巨的任務委派給他。
蒙在鼓裡的范成大渾然不知此生中最危險的經歷馬上要來了。
4
乾道六年(1170年),調歸中央才不到一年時間,范成大就被任命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講、丹陽郡開國公。
簡而言之四個字,加官進爵。
范成大很慌啊,怎麼說官場上也混了這麼多年,他深深地理解「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平時也就給我個六品官噹噹,這會又是資政殿大學士又是郡公的,到底要鬧哪樣?
用不著范成大多想,宋孝宗馬上就來找他了。
老范,你一向器宇不凡,和朝廷里那幫廢物不同,現在需要重新和金人談一談接受國書的禮儀,你看成不成?(上語公曰:「朕以卿氣宇不群,親加選擇,聞外議洶洶,官屬皆憚行,有諸?」)
先來說一下這個國書,這是隆興二年(1164)南宋和金簽訂的和平條約,其實就是南宋為了求和給金朝的一系列好處。
當時條款談妥了,但是受書的禮儀忘記談了,宋孝宗覺得面子上非常過不去,為啥呢?
人家派了使者來,作為皇帝要自己迎接,還要像個棒槌一樣畢恭畢敬地站在那裡接受國書。太丟臉了!(《續資治通鑒》凡金使者至,捧書升殿,北面立榻前跪進,帝降榻受書)
接受國書是禮部官員的事情,這種事還要我皇帝親自來做?怎麼說也是歷史悠久的大朝、禮儀之邦,凡事都講究個禮數。
為了讓金朝懂點規矩、講點禮數,才有了之前宋孝宗對范成大的一系列提拔。
可是這次出使商量的是歸還北宋陵寢之事,修改受書之禮的事沒有寫在國書上,還得范成大自己跟金世宗說。
這讓范成大心裡更加沒譜:
皇上,本來沒事找事就很危險,我就算不死估計也回不來了。您還是寫在上面吧,我好安心些。
皇上的回答是,當然不可以了!
范成大只能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往金國的路途,其間還寫了不少詩,以下是其中之一:
《州橋》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我站在州橋上,南邊是朱雀門,北邊是宣德樓,這裡以前都是我們的地盤。
州橋南北面是天街,時常有中原父老擱這往南看,他們還不是希望你們帶著軍隊打過來么?
他們忍住不哭,哽咽地詢問我:什麼時候我們的軍隊能夠打過來?
范成大真想告訴他們:還能指望他們,要是他們能行,還要我來么?
到了金國,范成大奏報國書的時候,忽然將事先準備好的接受國書的一系列規範拿了出來,殺了金朝君臣一個措手不及。(成大忽奏曰:「兩朝既為叔侄,而受書禮未稱,臣有疏。」)
金世宗懵圈了:這裡是說這個事的地方么?你膽子不小啊,還沒有人敢這樣呢!」(此豈獻書啟處耶?自來使者未嘗敢爾。)
金朝大臣也都拿笏打他讓他起來,就是官員上朝時捧著的長板子,抽一下老疼了。
范成大知道成不成就這一下子了,金世宗現在不答應,以後肯定是沒有機會的。
他鐵了心地跪在地上:你們打死我好了,反正這事辦不成回去也是死,還不如死這好了。(公不為動,再奏云:「奏不達,歸必死,寧死於此。」)
金世宗一看范成大這德行就知道不答應他,自己這大殿上就要多具屍體了,只能先使個緩兵之計拖著:行了行了,你的奏章我會仔細看的,你先回去吧。
范成大知道這是金世宗最大的讓步了,把他逼急了反而適得其反,無奈只能起身。
我已經儘力了,希望他會答應吧!
期間,金朝太子一度想殺了范成大。
我金國騎兵打遍天下無敵手,父王更是天下最有名望的英雄,你是哪根老蔥?敢來這麼逼迫我父王?
還好他大哥越王及時阻止了,要不然送回去的只能是范成大為國犧牲的國書了。
范成大保全氣節、全身而回南宋,但是歸還北宋陵墓、更改接受國書的禮儀這兩件事,金世宗會答應么?
5
金世宗是這樣回答宋孝宗的:
你想要更改受書之禮的事我知道了,但是有些輕率,這種事怎麼能說改就改呢?不然我肯定會答應的。(金主答書有曰:「抑聞附請之辭,欲變受書之禮,出於率易,要以必從。」)
就是答應了歸還北宋陵墓,拒絕了更改受書禮儀。
金世宗還對范成大一頓猛誇,宋孝宗看了非常高興,知道範成大出門為自己長了臉,立即任命他為中書舍人,賜紫章服。
中書舍人,正三品,主要職責是參與機要、決斷政務,屬於朝廷中樞核心要職。
紫章服,紫色的朝服。古代官員五品以上穿紅袍,三品以上著紫袍。有一個成語叫做滿堂朱紫,意思家裡都是當大官的人,牛叉得很。
此時的范成大已經四十四歲了,顯赫的職位、華麗的紫服都是他用自己的能力換來的,可是舒服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又被派出去解決問題。
乾道七年(1171),范成大出任靜江知府,兼任廣西經略使。
廣西這地方一直比較窮,除了鹽,當官的沒其他油水可撈,就這麼你抽一點、我抽一點,把鹽價抬上來了,可老百姓受不了,咋辦呢?
范成大到那一看,秒懂,直接上書:
皇上,這你抽一點、我抽一點,誰受得了啊?讓他們收手吧。(奏疏謂:「能裁抑漕司強取之數,以寬郡縣,則科抑可禁。」)
宋孝宗同意了,不久,鹽價果然恢復如常。
搞定廣西之後,范成大又被派去了四川。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受命敷文閣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
這次是為啥去呢?
四川經常受到少數民族的侵擾,朝廷很難受,覺著這麼放任他們也不是個事,就派老范過去給他們治一下。
老范果然不負眾望,馬上理出了解決敵人的辦法——練兵、修工事、講兵法,只是需要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錢。(臣當教閱將兵,外修堡砦,仍講明教閱團結之法,使人自為戰,三者非財不可)
宋孝宗:我最不缺的就是錢,四十萬給你,實時到賬,不夠儘管要,用不著給我省。
結果怎麼樣?
妥了唄!
妥了就回去吧。
淳熙四年(1177)中秋,范成大因病辭去四川制置使一職,乘船一路向東,途中寫下了一首名篇:
《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
我仔細算了一下,官場上沉浮了十年,也度過了十個中秋。又是中秋節了,我忽然夢見自己飄然到黃鶴舊時山頭。
老子今天晚上豪興不淺,想起當年庾亮守鄂州,不正是像我們這樣聚會么?我輩今天在南樓喝酒賞月,雖然長長的銀河暗淡無光,但是皓月當空,此景也是美不勝收。
江北煙散,江南霧淡,江水依舊滔滔東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下只留下我的一片清愁。
我感覺月亮上的嫦娥一直在冷著眼看我,好像在笑我頭髮白了才知道回去,披了個貂裘也是浪費,志向一直實現不了。我現在舉杯邀請嫦娥,你可否與我結伴共去滄洲?放心,我老婆不在那。
這首詞深刻地反映了范成大追求理想的熱望和幻滅以後的凄黯之情。
什麼理想?
當然是收復失地了。
淳熙十年(1183),一直為朝廷在外奔波,已經五十七歲的范成大深感力不從心,向皇帝提出了早就有的想法——致仕。
宋孝宗捨不得啊,這麼得力的幹將怎麼捨得他退休呢?但是范成大年紀大了,實在干不動了,無奈只能點頭。
紹熙四年九月(1193年10月),范成大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追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
他的一生正如宋孝宗的評價:卿南至桂廣,北使幽燕,西入巴蜀,東薄鄧海,可謂賢勞,宜其多疾。
你一輩子都在為國事操勞,替朕分憂,辛苦了!
做人很難,能博得別人發自肺腑的一句「辛苦了」,並不是一件易事,何況是皇帝。
范成大,值了。
【歡迎關注頭條號 可以看到李清照、陸遊、岳飛等人故事】
【頭條首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轉載請聯絡公號:章無計的詩詞江湖】
范成大:情商超高,一生操勞國事,死後獲三字評語名垂青史
范成大出生於平江府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
《宋詩紀事》記載:蘇湖熟,天下足。
意思是,蘇州、湖州這兩個地方如果豐收,那天下糧食都充足了。
宋朝時,民間有諺語,流傳到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到了明清,蘇州成為全國四大商業中心之一。(北有京師、南有佛山、東有蘇州,西有漢口)
到了今天,它的GDP依舊列江蘇省第一。
想想就知道,蘇州有多富裕。
所以,遇到蘇州女孩你就嫁了吧,嗯,就是倒插門的意思。
1
范成大生在蘇州,家境自然也不會差,他的父親范雩,官至左奉議郎、秘書郎,贈少師,母親蔡氏是書法家蔡襄孫女,封秦國夫人。
妥妥的官二代、書香門第。
本來范成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一般的生活,奈何父母早亡,十七歲的他瞬間就從公子哥變成了屌絲。(是歲秦國薨,明年少師薨)
按說范成大父親當個官,理該有點家底,怎麼能夠沒錢呢?
那是因為他有兩個妹妹,又是到了該嫁人的時候,自古長兄如父,嫁妝錢得他掏啊。
現在陪嫁要有幾十萬的家電、車,古時候嫁人得有豐厚的嫁資。
說白了,就是給錢。
古人腦筋不像現代人那麼複雜,不會拐彎抹角,給錢,簡單粗暴。
所以范成大沒錢了。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沒有錢的范成大快速認清了現實,目睹了農民的辛酸與勞苦,這對他以後的詩詞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下面這首: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天剛亮他們就出去種田了,晚上回來還要搓麻繩,這麼累的活哪裡還有力氣開心一下?
農村裡的少男少女早早地就當家做主、自力更生,感覺和我也差不多。
一幫小學生雖然不知道農活的意義,但是並不妨礙他們躲在桑樹陰影下學著種瓜的樂趣。
全詩除了反映農民疾苦,還透露出一個意思:不當官就要種田,種田很幸苦,還娶不到漂亮的老婆,這就得抑鬱一輩子了。
深深明白讀書和當官重要性的范成大,把妹妹們嫁出去後,立刻就跑到崑山禪寺里閉關苦學。
禪寺這個地方太妙了,如果你是來上香,沒有錢,佛祖是不會理你的;但是如果你來讀書,只要能夠忍受住和尚的白眼,佛祖理不理你,都不耽誤。
可是禪寺香客比較多,有點吵,范成大很煩,為了不受影響地好好學習,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買山。
好傢夥,聽過人家買整棟樓的,你這是整塊地皮都包了,頗有點莆田人的風範。
佛祖肯定第一個不同意,你吃我的、住我的,還要斷我財路,你這路子太野了。
好在范成大一直沒有錢,佛祖擔心的事終究沒有發生(欲買山無貲)。
別看錯,不是欲買山無貨,是貲(zī),沒辦法計算,一座山沒辦法估算出價值,黃了。
買山不成功,范成大不甘心,就給自己取了個號「此山」,意思就是這山是我的,雖然做不到,但是想想也蠻好。
范成大在山上一呆就是十年,這時候他父親的好朋友王彥光來找他訓話,意思是你老爸一直希望你當官,你怎麼能辜負他呢?(御史王公彥光勉之曰:「子之先君期爾祿仕,志可違乎?」)
這王彥光以前也住范成大他們家隔壁,從隔壁小王住變成隔壁老王,兩家關係好,說話也就不繞彎子。
范成大難道不想當官嗎?不想當官的話,花這麼多時間讀書幹嘛?這不沒錢么,考試還得有個報名費,一路上還得住店、吃飯,搞不好還要娛樂一下,花錢的地方老多了。
看出了范成大的窘境,王彥光立即表態:老侄,這能算個事?包在你隔壁王叔叔身上。
范成大打了包票:科舉也算個事?放心吧,王叔。
范成大為什麼這麼有信心?到底是自信還是自負?
是騾子是馬,該牽出去遛遛了。
2
范成大之所以這麼有信心,是因為他天賦很高:12歲通讀經史,14歲能寫文章、會作詩詞。(年十二,遍讀經史,十四能文詞)
又在禪寺下了十年苦工,科舉還有什麼難度?
紹興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果然一舉中第,這時他才28歲。
他的仕途談不上平步青雲,也不至於磕磕絆絆,他總是能在水深似海的官場中遊刃有餘。
那麼年輕而又缺少根基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范成大進士及第之後,第一個官職是徽州司戶參軍,正七品,級別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市領導幹部。
這是個什麼官呢?
司戶參軍主管戶籍、賦稅和倉庫繳納,也就是查查人口、收收錢,順便管理一下倉庫,活少錢多還不累。
范成大此前肯定疏通了關係,不然一個沒背景的官場新軍能有這麼好的待遇?
六年之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政績斐然的范成大直接被調去了都城臨安(浙江杭州),監管國家藥物總局。(三十二年,入監行在太平惠民和劑局)
惠民和劑局分惠民局和和劑局,負責藥材的採辦、藥物的製作,這油水光想想都能讓人流口水。
這麼好的差事又被范成大撈著了,果斷不動聲色、默默無聞、心安理得地發了一筆小財。
不過第二年范成大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宋高宗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趙眘(1162年),也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不過這和范成大有什麼關係?總不能皇帝禪讓,我也把位子讓了吧?
宋孝宗說有關係:老爹都把大位讓給我了,做兒子的得把老爹的光榮政績修一修吧?我覺得你不錯,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壽皇受禪,命宰臣編類高宗聖政)
寫寫書、修修國史,官階不高,也沒有什麼油水,但是履歷就足夠漂亮了,相當於給自己鍍了一層金邊。
就好比現在的一個段子:
你什麼專業?
理工。
哎呀,你當年要是好好努力就能和我一樣考上清華了,可惜。對了,你是天津理工還是大連理工?
麻省的。
給自己的履歷鍍了金的范成大在接下來一段時期,仕途就比較順暢,以下是他在隆興二年至乾道元年(1164~1165年)間的歷任官職:
樞密院編修→秘書省正字→秘書省校書郎→著作佐郎→尚書吏部員外郎。(隆興元年,遷正字,累遷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范成大仕途順暢,這也意味著工作比較繁忙,沒時間陪老婆,於是寫了首《車遙遙篇》來表達對她的思念之情。
車遙遙,馬憧憧。
君游東山東復東,安得奮飛逐西風。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復,三五共盈盈。
騎著馬飛奔在上任的路途中,這馬跑得賊麻溜快,一路上馬蹄翻飛,不帶停的。
我如果想見你,只能騎馬長游泰山之東,迎著秋風往東再向東,這樣才勉強可以看見你的背影。
其實我是多麼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亮,在每一個夜晚里,你我相互輝映。
我期待十五月圓盈滿的那天,你能夠騎著馬兒帶我飛。
這是首閨怨詩,全詩從妻子的角度出發,表明對遠出丈夫的留戀,其實就是范成大想老婆了。
3
話說范成大一路修書,做到了尚書吏部員外郎,相當於現在組織部司長。歷任這些職務攏共用了不到兩年時間(隆興二年1164年-乾道二年1166年),速度之快,讓人瞠目。
但是范成大沒有想到的是他下來的速度更快,接任尚書吏部員外郎是乾道二年二月(1166年2月),被撤是三月的事,還不到一個月。
估計范成大業務剛剛熟悉完,正準備大展拳腳干一場呢!就被擼下來了。
范成大很鬱悶:說撤就給我撤了?憑啥啊?
言官:員外郎是你能幹的嗎?還有臉來問?(言者論其超躐,罷,奉祠)
那麼問題來了,范成大到底能不能擔任尚書吏部員外郎呢?
宋朝二十四司員外郎撐死了正六品,以范成大的履歷來講,當個員外郎還不穩穩的?
可是言官嘛,人家的職業就是彈劾別人,隨便找個人,隨便找點理由,寫份小報告,完成年度工作任務,領完薪水回家過年。
那要是言不符實怎麼辦?
無所謂的,人家有風聞奏事權,到時候就說菜市場買菜大媽說的。你問長什麼樣?不好意思,當時只顧著聽了,長相啥的沒有留意。
范成大估計屬於比較倒霉的,一遭彈劾就被趕去看寺廟了,效率之快,也是讓人瞠目。
此時他已值不惑之年,難道仕途就此終結,要在寺廟終老一生么?
顯然是不會的。
我在朝廷中央四五年是白呆的嗎?朝廷里肯定有人替我說話啊!
果然范成大下崗的第二年(乾道三年,1167年)就被朝廷重新啟用,上任處州知州。(起知處州)
中央風緊,先去地方避避風頭。
地方主要領導赴任前,皇上照例是要見一見的,問問家庭情況,關心一下大臣的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一點,你準備怎麼干?拿個工作計劃書出來看看。
早就準備好了,范成大理了理自己的思路,隨即口若懸河,策論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皇上,日力、國力、人力基本上都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消耗掉了,我準備利用這些被虛耗的力量好好替你幹活。(曰日力,曰國力,曰人力,今盡以虛文耗之)
宋孝宗一聽這是個忠臣啊,敢於直言,很高興地誇獎了幾句,然後說: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上任之後,范成大發現處州老百姓非常抗拒勞役,沒人願意去當兵做苦力,當地政府很頭疼。
這不廢話么?沒錢、又苦、又累的活誰願意干啊?
范成大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幹活不給錢。
可是指望政府發錢是不可能的,要是把當官的油水抽了那我還怎麼在處州呆下去?雖然我是知州,但是不給人家點油水,他們就很難積極配合。
既然靠不了政府,那隻能老百姓自己商量了,范成大把父老鄉親全部喊過來訓話,搞了個義役法——大家一起出錢買田,種的東西賣了,錢歸服勞役的人。(隨家貧富輸金買田,助當役者)
有錢賺大家都不反對,一個個都不吵了,自覺輪流服役,無論是百姓還是政府都覺得很方便。
范成大又把這個法子告訴了皇帝,宋孝宗覺著行,下詔各地都施行義役法。(其後入奏,言及此,詔頒其法於諸路)
從義役法的創建與施行中,我們可以看出范成大熟稔官場規則、善於把握人心。
這要是換個愣頭青,折騰個三五年也是白搭,不僅會得罪官場同僚,還要承受老百姓的抱怨,費力不討好。
范成大有一首詩,不怎麼出名,但是充分體現了他對人心的把握和超高的情商:
《大雪送炭與芥隱》
無因同撥地爐灰,想見柴荊晚未開。
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天下著超級大的雪,我知道你窮困潦倒,但是不願意問我借錢,正在雪堆里找那可以燃火的木柴。
其實沒關係的,咱倆這關係你只管開口就是。你不開口我就要頂著大雪來問你要詩,順便帶點炭和好吃的給你。
明明是幫助朋友,還要打著要詩的旗號。這不僅是雪中送炭,更照顧了朋友的尊嚴。
感動、感動,實在太感動了。
人這輩子若碰到這樣高情商的朋友,挖心挖肺也值得啊。
處州山多,田大多在山上,灌溉就成了問題,本來是有條通濟堰通水的,可是年代久了堵了。
這下老百姓難受了,叫苦不迭:老范,通濟堰堵了,你給想想辦法唄。
范成大:在弄呢。
他走訪古迹,派人壘石築防,建立堤閘四十九所,把通濟堰重新整活了,百姓非常高興。(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乾道五年(1169),由於范成大在處州幹得不錯,又被調去了臨安,擔任禮部員外郎和崇政殿說書。
禮部員外郎從六品,崇政殿說書是給皇帝講說書史、解釋經義的官,既是老師又是顧問。
兩者品級都不高,職務也不顯赫,貌似還沒有處州知州來得舒服。
實則不然,只要能夠接近皇帝,在他面前多露露臉,擺出一副勤奮工作的樣子,升個官還不輕輕鬆鬆?
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的朝廷官員都一個勁地擠破了頭往中央鑽呢?就好像現在的官員都想要去總部機關發展,都想在領導面前表現一番。
不過范成大夠倒霉的,皇帝調他去中央可不是升他的官,而是有更重要、更危險、更艱巨的任務委派給他。
蒙在鼓裡的范成大渾然不知此生中最危險的經歷馬上要來了。
4
乾道六年(1170年),調歸中央才不到一年時間,范成大就被任命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講、丹陽郡開國公。
簡而言之四個字,加官進爵。
范成大很慌啊,怎麼說官場上也混了這麼多年,他深深地理解「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平時也就給我個六品官噹噹,這會又是資政殿大學士又是郡公的,到底要鬧哪樣?
用不著范成大多想,宋孝宗馬上就來找他了。
老范,你一向器宇不凡,和朝廷里那幫廢物不同,現在需要重新和金人談一談接受國書的禮儀,你看成不成?(上語公曰:「朕以卿氣宇不群,親加選擇,聞外議洶洶,官屬皆憚行,有諸?」)
先來說一下這個國書,這是隆興二年(1164)南宋和金簽訂的和平條約,其實就是南宋為了求和給金朝的一系列好處。
當時條款談妥了,但是受書的禮儀忘記談了,宋孝宗覺得面子上非常過不去,為啥呢?
人家派了使者來,作為皇帝要自己迎接,還要像個棒槌一樣畢恭畢敬地站在那裡接受國書。太丟臉了!(《續資治通鑒》凡金使者至,捧書升殿,北面立榻前跪進,帝降榻受書)
接受國書是禮部官員的事情,這種事還要我皇帝親自來做?怎麼說也是歷史悠久的大朝、禮儀之邦,凡事都講究個禮數。
為了讓金朝懂點規矩、講點禮數,才有了之前宋孝宗對范成大的一系列提拔。
可是這次出使商量的是歸還北宋陵寢之事,修改受書之禮的事沒有寫在國書上,還得范成大自己跟金世宗說。
這讓范成大心裡更加沒譜:
皇上,本來沒事找事就很危險,我就算不死估計也回不來了。您還是寫在上面吧,我好安心些。
皇上的回答是,當然不可以了!
范成大只能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往金國的路途,其間還寫了不少詩,以下是其中之一:
《州橋》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我站在州橋上,南邊是朱雀門,北邊是宣德樓,這裡以前都是我們的地盤。
州橋南北面是天街,時常有中原父老擱這往南看,他們還不是希望你們帶著軍隊打過來么?
他們忍住不哭,哽咽地詢問我:什麼時候我們的軍隊能夠打過來?
范成大真想告訴他們:還能指望他們,要是他們能行,還要我來么?
到了金國,范成大奏報國書的時候,忽然將事先準備好的接受國書的一系列規範拿了出來,殺了金朝君臣一個措手不及。(成大忽奏曰:「兩朝既為叔侄,而受書禮未稱,臣有疏。」)
金世宗懵圈了:這裡是說這個事的地方么?你膽子不小啊,還沒有人敢這樣呢!」(此豈獻書啟處耶?自來使者未嘗敢爾。)
金朝大臣也都拿笏打他讓他起來,就是官員上朝時捧著的長板子,抽一下老疼了。
范成大知道成不成就這一下子了,金世宗現在不答應,以後肯定是沒有機會的。
他鐵了心地跪在地上:你們打死我好了,反正這事辦不成回去也是死,還不如死這好了。(公不為動,再奏云:「奏不達,歸必死,寧死於此。」)
金世宗一看范成大這德行就知道不答應他,自己這大殿上就要多具屍體了,只能先使個緩兵之計拖著:行了行了,你的奏章我會仔細看的,你先回去吧。
范成大知道這是金世宗最大的讓步了,把他逼急了反而適得其反,無奈只能起身。
我已經儘力了,希望他會答應吧!
期間,金朝太子一度想殺了范成大。
我金國騎兵打遍天下無敵手,父王更是天下最有名望的英雄,你是哪根老蔥?敢來這麼逼迫我父王?
還好他大哥越王及時阻止了,要不然送回去的只能是范成大為國犧牲的國書了。
范成大保全氣節、全身而回南宋,但是歸還北宋陵墓、更改接受國書的禮儀這兩件事,金世宗會答應么?
5
金世宗是這樣回答宋孝宗的:
你想要更改受書之禮的事我知道了,但是有些輕率,這種事怎麼能說改就改呢?不然我肯定會答應的。(金主答書有曰:「抑聞附請之辭,欲變受書之禮,出於率易,要以必從。」)
就是答應了歸還北宋陵墓,拒絕了更改受書禮儀。
金世宗還對范成大一頓猛誇,宋孝宗看了非常高興,知道範成大出門為自己長了臉,立即任命他為中書舍人,賜紫章服。
中書舍人,正三品,主要職責是參與機要、決斷政務,屬於朝廷中樞核心要職。
紫章服,紫色的朝服。古代官員五品以上穿紅袍,三品以上著紫袍。有一個成語叫做滿堂朱紫,意思家裡都是當大官的人,牛叉得很。
此時的范成大已經四十四歲了,顯赫的職位、華麗的紫服都是他用自己的能力換來的,可是舒服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又被派出去解決問題。
乾道七年(1171),范成大出任靜江知府,兼任廣西經略使。
廣西這地方一直比較窮,除了鹽,當官的沒其他油水可撈,就這麼你抽一點、我抽一點,把鹽價抬上來了,可老百姓受不了,咋辦呢?
范成大到那一看,秒懂,直接上書:
皇上,這你抽一點、我抽一點,誰受得了啊?讓他們收手吧。(奏疏謂:「能裁抑漕司強取之數,以寬郡縣,則科抑可禁。」)
宋孝宗同意了,不久,鹽價果然恢復如常。
搞定廣西之後,范成大又被派去了四川。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受命敷文閣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
這次是為啥去呢?
四川經常受到少數民族的侵擾,朝廷很難受,覺著這麼放任他們也不是個事,就派老范過去給他們治一下。
老范果然不負眾望,馬上理出了解決敵人的辦法——練兵、修工事、講兵法,只是需要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錢。(臣當教閱將兵,外修堡砦,仍講明教閱團結之法,使人自為戰,三者非財不可)
宋孝宗:我最不缺的就是錢,四十萬給你,實時到賬,不夠儘管要,用不著給我省。
結果怎麼樣?
妥了唄!
妥了就回去吧。
淳熙四年(1177)中秋,范成大因病辭去四川制置使一職,乘船一路向東,途中寫下了一首名篇:
《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
我仔細算了一下,官場上沉浮了十年,也度過了十個中秋。又是中秋節了,我忽然夢見自己飄然到黃鶴舊時山頭。
老子今天晚上豪興不淺,想起當年庾亮守鄂州,不正是像我們這樣聚會么?我輩今天在南樓喝酒賞月,雖然長長的銀河暗淡無光,但是皓月當空,此景也是美不勝收。
江北煙散,江南霧淡,江水依舊滔滔東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下只留下我的一片清愁。
我感覺月亮上的嫦娥一直在冷著眼看我,好像在笑我頭髮白了才知道回去,披了個貂裘也是浪費,志向一直實現不了。我現在舉杯邀請嫦娥,你可否與我結伴共去滄洲?放心,我老婆不在那。
這首詞深刻地反映了范成大追求理想的熱望和幻滅以後的凄黯之情。
什麼理想?
當然是收復失地了。
淳熙十年(1183),一直為朝廷在外奔波,已經五十七歲的范成大深感力不從心,向皇帝提出了早就有的想法——致仕。
宋孝宗捨不得啊,這麼得力的幹將怎麼捨得他退休呢?但是范成大年紀大了,實在干不動了,無奈只能點頭。
紹熙四年九月(1193年10月),范成大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追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
他的一生正如宋孝宗的評價:卿南至桂廣,北使幽燕,西入巴蜀,東薄鄧海,可謂賢勞,宜其多疾。
你一輩子都在為國事操勞,替朕分憂,辛苦了!
做人很難,能博得別人發自肺腑的一句「辛苦了」,並不是一件易事,何況是皇帝。
范成大,值了。
【歡迎關注頭條號 可以看到李清照、陸遊、岳飛等人故事】
【頭條首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轉載請聯絡公號:章無計的詩詞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