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網路上盛傳著一則這樣的事情:某歌唱家的兒子因為喝酒之後,侵犯了同行的女孩子,被警察帶走調查,並最終因此事而獲刑十年。而為了此事,這位歌唱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除了對兒子教育不到位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位歌唱家竟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來都沒有對他進行過任何的懲罰。即使這麼大的事情發生以後,作為父親的他,依舊呼籲網路對自己的兒子「寬容些」。
然而,這位歌唱家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正是由於他對孩子過分的寬容,才最終導致孩子在溺愛之下,喪失了對法律最基本的畏懼,並鋃鐺入獄陷入了無盡的悔恨之中。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糾正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小的問題苗頭,而是放任這些問題不管不顧,最終一定會讓孩子的成長偏離自己最初的設想。
然而在對孩子具體的教育中,很多家長卻是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心理之中。父母既想把自己最好的物質生活給孩子,不想讓他們受到一點委曲,又想要孩子各個方面的成長進步都能夠達到最好的狀況。而在這樣的思想之下,父母便對自己的孩子放鬆了要求,對他們的一些不良習慣聽之任之。更有甚者,會因此而要求老師在管理自己孩子的時候,不能打、不能罵,一點點的委屈都不讓孩子受。一旦老師的行為稍微有些嚴厲,這一部分家長甚至會衝到學校里大吵大鬧,恨不得把孩子所受的「委曲」全部返回給老師。
顯然這樣的做法,從表面上看是愛孩子,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卻是實實在在地害了自己的孩子。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進行一定的懲罰?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要正確認識懲罰的目的付維利曾經說過:「懲罰教育是一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而秘訣是真愛,讓愛產生教育的智慧。」
對於家長來說,對孩子的懲罰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生活的輔助。所以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之中,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愛和期望,又要適度地體現出自己的態度,讓孩子能夠在懲罰之中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接受懲罰。千萬不能濫用懲罰這種手段,一旦次數過多,就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疲倦和抗性,最終失去了懲罰的意義。
要正確使用懲罰的方法教育學者孫雲曉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寫道:
「一個人改正錯誤,大多不是因為對方的強迫,而是因為他的內心真正受到了衝擊,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要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需要父母或教師和孩子平等相處,耐心地對孩子做教育工作,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感化。如果成年人只想以武力鎮壓孩子,無疑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打人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
從孫雲曉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慎重運用懲罰這種方法。一定不能為了體現出家長自己的權威,而過度地使用懲罰手段,更不能因此而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在具體的方法上來講,一定要慎重使用體罰這種方法,更不能使用暴力的方法,如果因此而讓孩子受到危害,就會背離了懲罰的最初目的。
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利用孩子最在意的事情來引導孩子,比如沒收他喜歡的玩具、取消對他的承諾,或者可以不讓孩子參加他喜歡的某些活動。利用這樣相對溫和一些的手段,既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同樣也可以讓他們明白自己受到這樣的懲罰,完全是因為自己所犯錯誤的緣故。這樣吃一塹、長一智,最終讓孩子在溫和的手段中肥受到教育,並將自己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進行改正。
總之,教育的秘訣是愛,而懲罰教育是雙刃劍,左邊是溺愛、右邊是冷漠。
其實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懲罰的度,明白懲罰需要達到的效果,絕對不能讓懲罰成為自己馴服孩子,讓他們聽話的方法。否則,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既害了孩子,又讓自己嘗到其中的苦果。
教育的秘訣是愛,而懲罰教育是雙刃劍,左邊是溺愛、右邊是冷漠
前些年,網路上盛傳著一則這樣的事情:某歌唱家的兒子因為喝酒之後,侵犯了同行的女孩子,被警察帶走調查,並最終因此事而獲刑十年。而為了此事,這位歌唱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除了對兒子教育不到位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位歌唱家竟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來都沒有對他進行過任何的懲罰。即使這麼大的事情發生以後,作為父親的他,依舊呼籲網路對自己的兒子「寬容些」。
然而,這位歌唱家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正是由於他對孩子過分的寬容,才最終導致孩子在溺愛之下,喪失了對法律最基本的畏懼,並鋃鐺入獄陷入了無盡的悔恨之中。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糾正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小的問題苗頭,而是放任這些問題不管不顧,最終一定會讓孩子的成長偏離自己最初的設想。
然而在對孩子具體的教育中,很多家長卻是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心理之中。父母既想把自己最好的物質生活給孩子,不想讓他們受到一點委曲,又想要孩子各個方面的成長進步都能夠達到最好的狀況。而在這樣的思想之下,父母便對自己的孩子放鬆了要求,對他們的一些不良習慣聽之任之。更有甚者,會因此而要求老師在管理自己孩子的時候,不能打、不能罵,一點點的委屈都不讓孩子受。一旦老師的行為稍微有些嚴厲,這一部分家長甚至會衝到學校里大吵大鬧,恨不得把孩子所受的「委曲」全部返回給老師。
顯然這樣的做法,從表面上看是愛孩子,但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卻是實實在在地害了自己的孩子。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進行一定的懲罰?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要正確認識懲罰的目的
付維利曾經說過:「懲罰教育是一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而秘訣是真愛,讓愛產生教育的智慧。」
對於家長來說,對孩子的懲罰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生活的輔助。所以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之中,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愛和期望,又要適度地體現出自己的態度,讓孩子能夠在懲罰之中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接受懲罰。千萬不能濫用懲罰這種手段,一旦次數過多,就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疲倦和抗性,最終失去了懲罰的意義。
要正確使用懲罰的方法
教育學者孫雲曉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寫道:
「一個人改正錯誤,大多不是因為對方的強迫,而是因為他的內心真正受到了衝擊,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要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需要父母或教師和孩子平等相處,耐心地對孩子做教育工作,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感化。如果成年人只想以武力鎮壓孩子,無疑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打人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
從孫雲曉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慎重運用懲罰這種方法。一定不能為了體現出家長自己的權威,而過度地使用懲罰手段,更不能因此而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在具體的方法上來講,一定要慎重使用體罰這種方法,更不能使用暴力的方法,如果因此而讓孩子受到危害,就會背離了懲罰的最初目的。
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利用孩子最在意的事情來引導孩子,比如沒收他喜歡的玩具、取消對他的承諾,或者可以不讓孩子參加他喜歡的某些活動。利用這樣相對溫和一些的手段,既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同樣也可以讓他們明白自己受到這樣的懲罰,完全是因為自己所犯錯誤的緣故。這樣吃一塹、長一智,最終讓孩子在溫和的手段中肥受到教育,並將自己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進行改正。
總之,教育的秘訣是愛,而懲罰教育是雙刃劍,左邊是溺愛、右邊是冷漠。
其實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懲罰的度,明白懲罰需要達到的效果,絕對不能讓懲罰成為自己馴服孩子,讓他們聽話的方法。否則,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既害了孩子,又讓自己嘗到其中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