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金牛賓館召開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獎勵獲獎項目及人選並授獎。我校陳代文教授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2019年四川省僅有2人獲此榮譽。
(圖為陳代文教授領獎場景)
如何應對非洲豬瘟?陳代文提了一個應對方法:增強豬的抵抗力。
這並不是開玩笑。至少和這位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新晉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得主合作的上百家養殖企業能證明,運用他在全球首創的抗病營養理論,成本無明顯增加,日常飼養中豬的病死率卻可以降低約20%。
但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人把這項研究當成了「玩笑」。「之前有專家就死活轉不過彎來,認為讓豬抗病的只能是葯。做好豬的營養,怎麼能抗病呢?」一次次「碰壁」,讓他哭笑不得。
其實這個理論在人類中已經很常見——通過健康飲食來提高免疫力。只是運用到豬身上,這在全世界也還是頭一遭。「讓豬免疫力更強,可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時減少生病和死亡的幾率,是養豬高效生產、安全生產的前提。」
原理不複雜,但要實現還真不容易。陳代文改善豬營養的主要載體是飼料。「飼料中的營養,也就是常見的蛋白質、氨基酸這些。但關鍵是怎麼配置!」他介紹豬和人一樣,不是說只吃補品就能身體好。只有適宜的組合,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
陳代文和團隊每天重要工作,就是拿不同劑量和配方的飼料去餵豬,看它們身體狀況的變化。
(省委書記彭清華為陳代文教授頒發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豬和人又不一樣,身體變化不能主動「說出來」,只有靠科學家自己去發現。陳代文笑言為此練就了一手養豬的本事,「瞟一眼,聽豬哼哼兩聲,就大體能判斷它營養狀況怎麼樣,飼料喜不喜歡吃。」 十幾年中,他和團隊測量的豬超過1萬頭,逐步摸索出了測量豬生理指標的科學方法。
根據省科技廳提供材料,陳代文實現了生豬養殖的營養模式變革,為保障生豬健康、減少抗生素用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保障生豬生產和市場穩定供給。
如今,他和團隊成了全國養豬行業無人不知的「明星」。根據相關部門要求,今年7月1日起,全國豬飼料中不得再使用抗生素。「這種情況下,我們這套理論就很有用了。」他開玩笑般的「抱怨」,最近不斷有企業找上門來,尋求技術支持。
推廣養豬的「營養學」,成了陳代文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起農業部就通過購買服務形式,將他的科研成果作為一項動物養殖的核心技術進行推廣。「我們現在就是要把技術『傻瓜化』、實用化,從而推向全國。」
此外,2019年度我校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9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吳德教授主持的「碳水化合物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調控機制研究與應用」、楊文鈺教授主持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以及曾帆博士參與的「汶川地震災後城鄉重建規劃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據統計,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涉農獲獎成果共37項,其中14項為我校主持或參與。全省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農業類成果共4項,其中2項由我校主持完成。
(我校主持項目獲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一覽)
(校長吳德(一等獎獲得者 右)、副校長陳代文(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左)領獎)
至此,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2019年我校科技成果獲獎類別創歷史新高,涵蓋國家科技進步獎、省傑出貢獻獎、省科技進步獎、中華農業科技獎、中華農業科技優秀創新團隊獎及科普獎、農牧漁業豐收獎和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9年我校省部級以上獎勵項目達到50項,較去年增加51.5%。獲獎成績表明,我校持續深耕雙一流學科建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學科團隊帶頭人頭雁效應顯著,團隊力量凸顯,學校的科技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持續增強。
全省僅兩位!川農陳代文教授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4月2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金牛賓館召開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獎勵獲獎項目及人選並授獎。我校陳代文教授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2019年四川省僅有2人獲此榮譽。
(圖為陳代文教授領獎場景)
如何應對非洲豬瘟?陳代文提了一個應對方法:增強豬的抵抗力。
這並不是開玩笑。至少和這位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新晉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得主合作的上百家養殖企業能證明,運用他在全球首創的抗病營養理論,成本無明顯增加,日常飼養中豬的病死率卻可以降低約20%。
但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人把這項研究當成了「玩笑」。「之前有專家就死活轉不過彎來,認為讓豬抗病的只能是葯。做好豬的營養,怎麼能抗病呢?」一次次「碰壁」,讓他哭笑不得。
其實這個理論在人類中已經很常見——通過健康飲食來提高免疫力。只是運用到豬身上,這在全世界也還是頭一遭。「讓豬免疫力更強,可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時減少生病和死亡的幾率,是養豬高效生產、安全生產的前提。」
原理不複雜,但要實現還真不容易。陳代文改善豬營養的主要載體是飼料。「飼料中的營養,也就是常見的蛋白質、氨基酸這些。但關鍵是怎麼配置!」他介紹豬和人一樣,不是說只吃補品就能身體好。只有適宜的組合,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
陳代文和團隊每天重要工作,就是拿不同劑量和配方的飼料去餵豬,看它們身體狀況的變化。
(省委書記彭清華為陳代文教授頒發四川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豬和人又不一樣,身體變化不能主動「說出來」,只有靠科學家自己去發現。陳代文笑言為此練就了一手養豬的本事,「瞟一眼,聽豬哼哼兩聲,就大體能判斷它營養狀況怎麼樣,飼料喜不喜歡吃。」 十幾年中,他和團隊測量的豬超過1萬頭,逐步摸索出了測量豬生理指標的科學方法。
根據省科技廳提供材料,陳代文實現了生豬養殖的營養模式變革,為保障生豬健康、減少抗生素用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保障生豬生產和市場穩定供給。
如今,他和團隊成了全國養豬行業無人不知的「明星」。根據相關部門要求,今年7月1日起,全國豬飼料中不得再使用抗生素。「這種情況下,我們這套理論就很有用了。」他開玩笑般的「抱怨」,最近不斷有企業找上門來,尋求技術支持。
推廣養豬的「營養學」,成了陳代文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起農業部就通過購買服務形式,將他的科研成果作為一項動物養殖的核心技術進行推廣。「我們現在就是要把技術『傻瓜化』、實用化,從而推向全國。」
此外,2019年度我校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9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吳德教授主持的「碳水化合物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調控機制研究與應用」、楊文鈺教授主持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以及曾帆博士參與的「汶川地震災後城鄉重建規劃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據統計,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涉農獲獎成果共37項,其中14項為我校主持或參與。全省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農業類成果共4項,其中2項由我校主持完成。
(我校主持項目獲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一覽)
(校長吳德(一等獎獲得者 右)、副校長陳代文(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左)領獎)
至此,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2019年我校科技成果獲獎類別創歷史新高,涵蓋國家科技進步獎、省傑出貢獻獎、省科技進步獎、中華農業科技獎、中華農業科技優秀創新團隊獎及科普獎、農牧漁業豐收獎和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9年我校省部級以上獎勵項目達到50項,較去年增加51.5%。獲獎成績表明,我校持續深耕雙一流學科建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學科團隊帶頭人頭雁效應顯著,團隊力量凸顯,學校的科技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