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在帶娃的時候都會遇到寶寶情緒的問題,雖然大多數小孩子的脾氣總是來得快,去的也快,但是如果經常發脾氣,對寶寶以後的性格塑造和人格養成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出現怎樣的後果呢?
1、以自我為中心,從不妥協
孩子遇到事情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時,如果父母去一味的溺愛、妥協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這種心理發展下去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屬性,同時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事物,不理會旁人的意見。
2、易產生自卑
不能控制情緒會使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脆弱,如果丟失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在受到他人指責的時候,容易產生內疚心理,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錯了。
3、妒忌心過盛
當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正確引導,導致佔有慾過強,那麼在不能滿足需求時或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那麼就會產生強烈的妒忌心,導致不喜歡和他人合作分享、也會經常嫉妒別的孩子。
4、孤獨感、缺失安全感
如果爸爸媽媽把孩子保護地太好,或者是經常嚇唬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太依賴爸爸媽媽,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孩子獨處到陌生環境時,就會經常覺得很害怕從而產生孤獨感。
那麼為了避免出現這些可怕的現象,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呢?【解決方法】
1、接受孩子發脾氣: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他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暫時跟不上,當他們的願望無法實現時,心理就會產生挫敗感和無力感。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是可以的,哭是可以的,沮喪是可以被理解的,這些都是人該有的情緒。
2、引導孩子確認和描述情緒:
先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
如果處在「聚光燈下」,寶寶會發現自己發脾氣時能夠引發更多的關注,反而不利於寶寶對不良情緒的控制。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3、引導孩子分析原因:
引導孩子分析情緒,將發脾氣的理由說出來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進一步強化理智腦的使用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當中,孩子冷靜的說出事情的原因、如何開始的,自己當時的行為和想法,造成的後果是什麼。也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鍛煉思維邏輯和共情的方式
4、引導孩子反思行為
引導孩子反思,孩子發泄情緒的行為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發泄情緒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物品,都是可以接受的
5、不懲罰發脾氣,不要求孩子因為發脾氣認錯
可以因為孩子錯誤本身認錯,但是不能要求孩子對發脾氣本身認錯,這樣很可能孩子已經平靜了反而會更加委屈
控制情緒需要一步步來,孩子比較小的情況下還做不到過高的要求
6、下一次如果還會發生,你會怎麼做?
教會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拒絕,學會耐心,學會理解別人
那些不曾被表達的情緒並沒有死去,它們被活著埋進了土裡,註定在某一天要以更醜陋的面目爬出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7、寶寶亂髮脾氣能預防嗎?
能!家長們試著改變思維方式,不要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需要站在寶寶的立場上去想,並且給予適度的寬容。預防和減少寶寶少發脾氣
有一個非常的策略:提供適宜的選擇。這樣孩子就不會要求太多,有規則有專註力的進行自己的活動,家長也會輕鬆很多
以上是為家長們提供的乾貨知識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同步對寶貝進行適當的引導;
期待在引導之後寶貝能夠逐漸控制情緒,冷靜理智的思考問題。
孩子經常鬧情緒?別慌!快來學會這三個妙招
每個家長在帶娃的時候都會遇到寶寶情緒的問題,雖然大多數小孩子的脾氣總是來得快,去的也快,但是如果經常發脾氣,對寶寶以後的性格塑造和人格養成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出現怎樣的後果呢?
1、以自我為中心,從不妥協
孩子遇到事情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時,如果父母去一味的溺愛、妥協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這種心理發展下去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屬性,同時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事物,不理會旁人的意見。
2、易產生自卑
不能控制情緒會使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脆弱,如果丟失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在受到他人指責的時候,容易產生內疚心理,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錯了。
3、妒忌心過盛
當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正確引導,導致佔有慾過強,那麼在不能滿足需求時或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那麼就會產生強烈的妒忌心,導致不喜歡和他人合作分享、也會經常嫉妒別的孩子。
4、孤獨感、缺失安全感
如果爸爸媽媽把孩子保護地太好,或者是經常嚇唬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太依賴爸爸媽媽,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孩子獨處到陌生環境時,就會經常覺得很害怕從而產生孤獨感。
那麼為了避免出現這些可怕的現象,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呢?
【解決方法】
1、接受孩子發脾氣: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他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暫時跟不上,當他們的願望無法實現時,心理就會產生挫敗感和無力感。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是可以的,哭是可以的,沮喪是可以被理解的,這些都是人該有的情緒。
2、引導孩子確認和描述情緒:
先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
如果處在「聚光燈下」,寶寶會發現自己發脾氣時能夠引發更多的關注,反而不利於寶寶對不良情緒的控制。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3、引導孩子分析原因:
引導孩子分析情緒,將發脾氣的理由說出來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進一步強化理智腦的使用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當中,孩子冷靜的說出事情的原因、如何開始的,自己當時的行為和想法,造成的後果是什麼。也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鍛煉思維邏輯和共情的方式
4、引導孩子反思行為
引導孩子反思,孩子發泄情緒的行為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發泄情緒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物品,都是可以接受的
5、不懲罰發脾氣,不要求孩子因為發脾氣認錯
可以因為孩子錯誤本身認錯,但是不能要求孩子對發脾氣本身認錯,這樣很可能孩子已經平靜了反而會更加委屈
控制情緒需要一步步來,孩子比較小的情況下還做不到過高的要求
6、下一次如果還會發生,你會怎麼做?
教會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拒絕,學會耐心,學會理解別人
那些不曾被表達的情緒並沒有死去,它們被活著埋進了土裡,註定在某一天要以更醜陋的面目爬出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7、寶寶亂髮脾氣能預防嗎?
能!家長們試著改變思維方式,不要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需要站在寶寶的立場上去想,並且給予適度的寬容。預防和減少寶寶少發脾氣
有一個非常的策略:提供適宜的選擇。這樣孩子就不會要求太多,有規則有專註力的進行自己的活動,家長也會輕鬆很多
以上是為家長們提供的乾貨知識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同步對寶貝進行適當的引導;
期待在引導之後寶貝能夠逐漸控制情緒,冷靜理智的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