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形容自己的冤屈時,常常會開玩笑的自稱"比竇娥還冤",這一典故來自元朝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筆下的雜劇《竇娥冤》。
其實,在成書距其不遠的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有許多蒙受冤屈,甚至因此而死的人物,那麼,《三國演義》中誰死得最冤呢?
即使是冤屈,也有著多種不同的方式,而因為相異的原因而死者,在不同人眼中冤屈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筆者在此便例舉幾個書中冤死的人物,我們一起看看誰應該被認為是最冤的一個。
首先,我們將目光投向曹魏陣營的猛將典韋。歷史上,典韋因為"形貌魁梧,旅力過人"而被曹操選為親兵統領,而他"性忠至謹重,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喜愛。
建安二年(197),典韋跟隨曹操討伐張綉,因為見敵眾我寡,張綉選擇了投降。
不過,曹操在張綉投降後卻將其嬸嬸樊氏據為己有,這讓他十分惱怒。於是張綉趁著一天夜裡突然反叛,準備襲擊曹操。因為畏懼武勇過人的典韋,張綉派胡車兒將其灌醉,並偷了其兵器雙鐵戟。最終,為了保護曹操,典韋強忍醉意孤身抵抗敵軍,為保護曹操而戰死。
典韋為人低調踏實,但因為主公曹操貪戀美色而招致了身死的結局,實在令人為他感到冤屈。
而曹操導致的冤死,還遠遠不止於此。
曹操起兵之前,曾經因為刺殺董卓失敗而無奈逃跑,途中,他來到了故人呂伯奢家中。當時,身為亡命之徒的曹操十分敏感,害怕自己會受舉報而被捕,甚至被殺掉送到董卓處領賞。
當他聽見呂伯奢的家人為了殺豬款待他而磨刀的聲音時,便心虛的認為他們是在磨刀準備殺害自己。於是,他便先下手為強,將毫無準備的呂家人全部殺光。
後來,曹操發覺自己錯殺好人,但已然無法回頭,更是因為害怕被告發而在呂伯奢買酒回來時也將其殺害。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
羅貫中為了體現曹操的心狠手辣,還創造出了王垕這個虛擬人物。
他本是管理軍糧的一任倉官,當時,曹軍糧食緊缺,王垕詢問曹操如何應對,曹操則讓他用小斛裝米,給士兵更少的糧食。
王垕照做後,士兵們怨聲載道。而曹操接下來的做法,竟然是將王垕殺死,並對軍士們宣布,是王垕中飽私囊,擅自剋扣了軍糧。
這下,士兵們的怒火全都轉向了王垕,而曹操則重新獲得了他們的信任,王垕糊裡糊塗就成了曹操的替罪羊,怎一個冤字了得。
說完曹魏,我們再來看看東吳陣營。在雄踞江東的東吳,也有人物蒙冤而死,他就是襲殺關羽的策劃和實施者呂蒙。呂蒙「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的典故流傳甚廣,人們也多用"吳下阿蒙"代指學識尚淺者。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告終後,劉備便向孫權提出借走荊州以作為暫時的棲身之地,並在奪取益州後將其奉還。
奪取了益州後,劉備又提出要得到涼州後再還荊州。面對劉備的賴賬,呂蒙為了東吳利益選擇了撕毀盟約,向駐守荊州的關羽下手。最終,呂蒙趁著關羽北伐,在麋芳、傅士仁的幫助下悄悄潛入並佔領了荊州數地。
呂蒙將關羽逼得敗走麥城,並成功將其擒獲並斬首,奪回荊州的大功令呂蒙得到了孫權的重大嘉獎。但就在孫權為他大辦慶功宴時,小說中卻出現了這樣的情節:孫權親自給呂蒙敬酒,呂蒙卻突然不受控制,對孫權破口大罵,並自稱漢壽亭侯關羽。最終,"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儘管在不久之後的劇情中,羅貫中以普凈法師的口吻替呂蒙辯駁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其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但呂蒙被顯聖的關羽附體而死,已然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說到底,當時呂蒙殺害關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儘管他的手段是卑劣了些,但關羽一生也殺人無數,他所殺的顏良、文丑等人與他並無仇怨,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
而關羽殺人,能夠安然無恙,呂蒙殺人,卻遭受折磨而死,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所以,呂蒙也算是《三國演義》中冤死的一位了。
總的來說,冤死的這幾位中,呂蒙勉強算是行了不義之事而死。典韋、呂伯奢、王垕可就真是有苦說不出了。
典韋、王垕都是自己身死,其家人後代在曹魏勢力中還是得到了善待,而呂伯奢則是全家老小都蒙冤被殺。所以,筆者認為還是呂伯奢一家最冤。
(古今事特邀作者煮酒君)
三國死得最冤的是誰?典韋和呂蒙都不算什麼
人們在形容自己的冤屈時,常常會開玩笑的自稱"比竇娥還冤",這一典故來自元朝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筆下的雜劇《竇娥冤》。
其實,在成書距其不遠的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有許多蒙受冤屈,甚至因此而死的人物,那麼,《三國演義》中誰死得最冤呢?
即使是冤屈,也有著多種不同的方式,而因為相異的原因而死者,在不同人眼中冤屈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筆者在此便例舉幾個書中冤死的人物,我們一起看看誰應該被認為是最冤的一個。
首先,我們將目光投向曹魏陣營的猛將典韋。歷史上,典韋因為"形貌魁梧,旅力過人"而被曹操選為親兵統領,而他"性忠至謹重,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喜愛。
建安二年(197),典韋跟隨曹操討伐張綉,因為見敵眾我寡,張綉選擇了投降。
不過,曹操在張綉投降後卻將其嬸嬸樊氏據為己有,這讓他十分惱怒。於是張綉趁著一天夜裡突然反叛,準備襲擊曹操。因為畏懼武勇過人的典韋,張綉派胡車兒將其灌醉,並偷了其兵器雙鐵戟。最終,為了保護曹操,典韋強忍醉意孤身抵抗敵軍,為保護曹操而戰死。
典韋為人低調踏實,但因為主公曹操貪戀美色而招致了身死的結局,實在令人為他感到冤屈。
而曹操導致的冤死,還遠遠不止於此。
曹操起兵之前,曾經因為刺殺董卓失敗而無奈逃跑,途中,他來到了故人呂伯奢家中。當時,身為亡命之徒的曹操十分敏感,害怕自己會受舉報而被捕,甚至被殺掉送到董卓處領賞。
當他聽見呂伯奢的家人為了殺豬款待他而磨刀的聲音時,便心虛的認為他們是在磨刀準備殺害自己。於是,他便先下手為強,將毫無準備的呂家人全部殺光。
後來,曹操發覺自己錯殺好人,但已然無法回頭,更是因為害怕被告發而在呂伯奢買酒回來時也將其殺害。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
羅貫中為了體現曹操的心狠手辣,還創造出了王垕這個虛擬人物。
他本是管理軍糧的一任倉官,當時,曹軍糧食緊缺,王垕詢問曹操如何應對,曹操則讓他用小斛裝米,給士兵更少的糧食。
王垕照做後,士兵們怨聲載道。而曹操接下來的做法,竟然是將王垕殺死,並對軍士們宣布,是王垕中飽私囊,擅自剋扣了軍糧。
這下,士兵們的怒火全都轉向了王垕,而曹操則重新獲得了他們的信任,王垕糊裡糊塗就成了曹操的替罪羊,怎一個冤字了得。
說完曹魏,我們再來看看東吳陣營。在雄踞江東的東吳,也有人物蒙冤而死,他就是襲殺關羽的策劃和實施者呂蒙。呂蒙「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的典故流傳甚廣,人們也多用"吳下阿蒙"代指學識尚淺者。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告終後,劉備便向孫權提出借走荊州以作為暫時的棲身之地,並在奪取益州後將其奉還。
奪取了益州後,劉備又提出要得到涼州後再還荊州。面對劉備的賴賬,呂蒙為了東吳利益選擇了撕毀盟約,向駐守荊州的關羽下手。最終,呂蒙趁著關羽北伐,在麋芳、傅士仁的幫助下悄悄潛入並佔領了荊州數地。
呂蒙將關羽逼得敗走麥城,並成功將其擒獲並斬首,奪回荊州的大功令呂蒙得到了孫權的重大嘉獎。但就在孫權為他大辦慶功宴時,小說中卻出現了這樣的情節:孫權親自給呂蒙敬酒,呂蒙卻突然不受控制,對孫權破口大罵,並自稱漢壽亭侯關羽。最終,"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儘管在不久之後的劇情中,羅貫中以普凈法師的口吻替呂蒙辯駁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其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但呂蒙被顯聖的關羽附體而死,已然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說到底,當時呂蒙殺害關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儘管他的手段是卑劣了些,但關羽一生也殺人無數,他所殺的顏良、文丑等人與他並無仇怨,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
而關羽殺人,能夠安然無恙,呂蒙殺人,卻遭受折磨而死,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所以,呂蒙也算是《三國演義》中冤死的一位了。
總的來說,冤死的這幾位中,呂蒙勉強算是行了不義之事而死。典韋、呂伯奢、王垕可就真是有苦說不出了。
典韋、王垕都是自己身死,其家人後代在曹魏勢力中還是得到了善待,而呂伯奢則是全家老小都蒙冤被殺。所以,筆者認為還是呂伯奢一家最冤。
(古今事特邀作者煮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