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是必須同行押送的,這是為了防止在路上犯人會逃跑,古代被發配到邊關的犯人大多數都是犯了罪的達官貴人或者被牽連的人,這些人朝廷一般都是非常重視的。倘若他們在押送過程中出事,首先被問罪的便是同行押送的衙役,因此在押解的漫漫流放路,衙役是需要全程都陪著的。
漫長艱苦的流放之路,對押解的差役來說是不是一種折磨呢?
押送犯人的工作對衙役來說是辛苦的工作嗎?
發配犯人的地點通常都是遠離繁華地區的偏遠地帶,例如宋朝時期常見的流放地帶有海南,滄州等,明朝一般為雲貴地區,清朝則是東北寧古塔,這些地區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偏遠,押送犯人需要步行幾千里,一路上都要忍受長途跋涉,風餐露宿的折磨,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而且一路上也是相當危險的,比如在路上可能會遇到強盜,或者是有的犯人因為不能忍受路途中的艱辛而死掉,根本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哪些不好的事情。
但其實在古代,衙役本來就算是一份很苦的差事,屬於衙門中最底層的工作,就算衙役也是在衙門中上班,但他們平時的工作也是需要經常在外奔波的,不僅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在外抓捕犯人,有時甚至還需要在衙門中當苦力,更過分的是縣老爺家裡有些私事,都有可能會叫衙役們前去幫忙,因此他們有時連正常的休息時間都是非常難得有的。這樣一對比起來,押送犯人或許也就顯得並沒有那麼辛苦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在衙門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依然要比押送犯人來得輕鬆。
既然押送犯人這麼辛苦,那為什麼依然有衙役爭著要去做呢?
衙役正常的工作和工資其實是非常不符的,每次都要做很多辛勞的事,但他們的工資卻極其微薄,每天只能掙幾文錢,一年下來能掙幾兩銀子就很不錯了,因此他們只能剛好解決溫飽。
在很多人看來,押送犯人的確是一個非常苦的差事,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不會有人願意做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其實在古代,押送犯人是一件肥差。為何這樣說呢?
在古代,發配邊關的刑罰僅次於死刑,流放是皇帝對犯了重罪的人網開一面,一則是為了顯示皇帝的仁慈之心,給犯人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二則這些被網開一面的犯人多為達官貴人,或是身居要位或是有功之臣,再不濟也是功臣之後,因此皇帝才不會輕易殺掉這些人。
那麼衙役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呢?首先這些犯人在流放的過程中逃跑或者被同夥救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是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如果犯人逃跑了,他們的家人肯定是第一個受到牽連的,大多數人還是有良知的,不會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選擇不管整個家族的人的死活,況且如果犯人真的逃跑了,那麼他就算是罪加一等了,只要再一次被抓住,連流放的資格都不會再有,而是會被直接處以死刑,因此押送犯人的風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其次,衙役能從這份差事中撈到不少的好處,衙役本身的出差補助自然少不了,一路上的吃穿住行也都是由公費支出,這就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出差了。除此之外,這些犯人的家屬一般都會偷偷的塞錢給衙役們,這筆錢必定是比衙役自身的工資要高得多,目的是希望衙役這一路上能夠善待犯人,讓犯人少受一點苦。如果罪犯家裡家產特別豐厚的話,那衙役的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犯人的家屬會自行打點好一路上的行程,飯菜,客棧等等。
正所謂付出才會有回報,押送犯人的工作雖然十分的辛苦,但是掙的外快往往也非常多,因此很多衙役為了錢財,就算是非常辛苦,也會爭著搶著要去干。
古代犯人被流放,負責押送的衙役豈不是很辛苦,為何還爭相前往
衙役是必須同行押送的,這是為了防止在路上犯人會逃跑,古代被發配到邊關的犯人大多數都是犯了罪的達官貴人或者被牽連的人,這些人朝廷一般都是非常重視的。倘若他們在押送過程中出事,首先被問罪的便是同行押送的衙役,因此在押解的漫漫流放路,衙役是需要全程都陪著的。
漫長艱苦的流放之路,對押解的差役來說是不是一種折磨呢?
押送犯人的工作對衙役來說是辛苦的工作嗎?
發配犯人的地點通常都是遠離繁華地區的偏遠地帶,例如宋朝時期常見的流放地帶有海南,滄州等,明朝一般為雲貴地區,清朝則是東北寧古塔,這些地區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偏遠,押送犯人需要步行幾千里,一路上都要忍受長途跋涉,風餐露宿的折磨,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而且一路上也是相當危險的,比如在路上可能會遇到強盜,或者是有的犯人因為不能忍受路途中的艱辛而死掉,根本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哪些不好的事情。
但其實在古代,衙役本來就算是一份很苦的差事,屬於衙門中最底層的工作,就算衙役也是在衙門中上班,但他們平時的工作也是需要經常在外奔波的,不僅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在外抓捕犯人,有時甚至還需要在衙門中當苦力,更過分的是縣老爺家裡有些私事,都有可能會叫衙役們前去幫忙,因此他們有時連正常的休息時間都是非常難得有的。這樣一對比起來,押送犯人或許也就顯得並沒有那麼辛苦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在衙門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依然要比押送犯人來得輕鬆。
既然押送犯人這麼辛苦,那為什麼依然有衙役爭著要去做呢?
衙役正常的工作和工資其實是非常不符的,每次都要做很多辛勞的事,但他們的工資卻極其微薄,每天只能掙幾文錢,一年下來能掙幾兩銀子就很不錯了,因此他們只能剛好解決溫飽。
在很多人看來,押送犯人的確是一個非常苦的差事,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不會有人願意做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其實在古代,押送犯人是一件肥差。為何這樣說呢?
在古代,發配邊關的刑罰僅次於死刑,流放是皇帝對犯了重罪的人網開一面,一則是為了顯示皇帝的仁慈之心,給犯人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二則這些被網開一面的犯人多為達官貴人,或是身居要位或是有功之臣,再不濟也是功臣之後,因此皇帝才不會輕易殺掉這些人。
那麼衙役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呢?首先這些犯人在流放的過程中逃跑或者被同夥救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是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如果犯人逃跑了,他們的家人肯定是第一個受到牽連的,大多數人還是有良知的,不會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選擇不管整個家族的人的死活,況且如果犯人真的逃跑了,那麼他就算是罪加一等了,只要再一次被抓住,連流放的資格都不會再有,而是會被直接處以死刑,因此押送犯人的風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其次,衙役能從這份差事中撈到不少的好處,衙役本身的出差補助自然少不了,一路上的吃穿住行也都是由公費支出,這就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出差了。除此之外,這些犯人的家屬一般都會偷偷的塞錢給衙役們,這筆錢必定是比衙役自身的工資要高得多,目的是希望衙役這一路上能夠善待犯人,讓犯人少受一點苦。如果罪犯家裡家產特別豐厚的話,那衙役的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犯人的家屬會自行打點好一路上的行程,飯菜,客棧等等。
正所謂付出才會有回報,押送犯人的工作雖然十分的辛苦,但是掙的外快往往也非常多,因此很多衙役為了錢財,就算是非常辛苦,也會爭著搶著要去干。